品味乌镇

更新时间:2011-07-11 来源:本站原创

   现实洒落在淡淡的斜阳余辉里,褐色的石板路、石帮岸,以及帮岸上的廊棚、带排门的店铺,还有看似错落无序实则有序的青瓦面,由于历史岁月的关照,都变成了黑色、深褐色,沐浴在现实的金色阳光里,仍脱不去历史的气息。光是新鲜的、现实的,透出来的气息是历史的。无论你想到还是没有想到或者不愿想到,历史永远和现实联在一起,无法改变。因此,面对扑面而来带着水乡特有气味的历史气息环绕周身的同时,心灵也被乌镇的历史所震撼。
   一代一代的延续传承,构成历史和现实无法抗拒的景观,人类如此,和人类紧密相联的居住地也如此。中国地大物博,想想西部沙漠曾经有过的辉煌,当年金戈铁马、市廛繁华的驿站,草繁马肥的村落,倏忽间都消失在历史和黄沙的广袤里,这是历史的残酷也是历史的规律。善待历史,就是善待现实。一些沿海地区上个世纪下半叶新建的市镇,虽然至今尚未长成一棵百年历史的大树,但仍在创造着历史,为遥远的将来创造和积聚着历史的每一个元素。乌镇历史上的先人们,不也都是这样过来的么?我们站在历史与实的交汇点上,或者干脆说,我们站在某个河埠石阶上,站在某一座小石桥上,抑或走在某一条小街上,再张望一下某一条幽长的弄堂,无数的历史思绪就会潮水般地涌来。想象着这一亿万年前被海浪冲击的平原,曾是一马平川,经过岁月的侵蚀后又变成遍地杂草,再后来便是先民们以吃螃蟹的精神,寻觅到了这一方土地,开沟排水,渐渐变成一条河、多条河。繁衍生息的先民们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同胞,并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今天乌镇的历史,渐渐地就有了乌墩青墩之说。名称,本是人类交流的产物,所以打开乌镇历史这本书,姓氏多元聚集的事实,足以证明乌镇开放由来已久。
   宋朝南迁之后,乌镇的经济发展吸引了不少精英人物,也产生了不少历史精英。达官贵人也好,文人墨客也罢,往往都是往经济富庶的地方去的,反过来又影响着这个地方的所中——只不过这些影响并非立竿见影罢了。长期的、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便是最好的领会。至于后来所谓的两省三府七县交错地,那只不过是统治者管理需要而人为设置的一种说法而已。至今仍让人记起的乌镇先人前贤,那真是群星灿烂数不胜数。南朝文学家沈约,南宋吏部侍郎陈与义,史称“真君子”的明朝人李乐,明末清初的农学家张履祥以及近代、现代更多的人物,同在—条历史链上建功,同在一个镇上立业,真让人对历史佩服得五体投地!
    乌镇的繁华,乌镇的灵秀,乌镇的深沉,全是乌镇历史脊梁的使然。东西南北长3.5公里的市镇,在杭嘉湖平原上,恐怕是绝无仅有的。这些小街上每一块踩得凹下去的石板,都可以向曾经到过或没有到过乌镇的人诉说历史的往事。我曾听—啦北方来的学者感叹说,在乌镇,每一脚都踩在历史上。因此,在乌镇,看到的是历史,踩到的也是历史,所以停轻雠、静静地看。喧闹并不是乌镇的常态,而静谧才是乌镇的本性!清晨,乌镇的薄烈以薄雾似蝉衣似纱笼,朦朦陇胧的现实意境,将整个水乡古镇变成了人间仙境。呼吸着湿润空气的同时让人感到—种沁人心脾的美。倘是春天的早晨,附近乡村的美和着乡村的气息随着晨风飘到镇上,弥漫在乌镇的每个角落。从清晨薄雾里,隐约能看到乌镇的历史,乌镇的往昔。延续了千百年的茶馆里,依然是人声鼎沸。满口乌镇的方言透出浓浓的乡隋。河埠上提水洗衣的身影,在晨曦里随着乌镇的历史晃动了千百年,依然那么矫健和朦胧。小街上的人流从古到今,源远流长,街坊乡邻在小街卜来来往往,早晨走来,中午走过,黄昏归去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历史更像黄昏,黄昏是从早晨走来的。品味过去,颇有些灯火阑珊的意味,先民们的智慧,先民们的物质遗存,构成了今日的中国乌镇,构成了今El中国的乌镇世界。所以,从某种意义卜说,历史又是从今天开始的,太阳已从水乡晨曦中升起。

最新新闻

杭州去乌镇玩多少钱及到东栅可以游百床馆和茅盾故居

 

早起去七点半的早茶课,这种氛围太爱了,20多种乌镇特色小吃,随便吃吃到撑,还可以一边看戏一边吃

更多乌镇新闻

 

 

乌镇西栅一日游可以玩乌镇邮局和白莲塔

 

再往下到乌镇邮局,现在还在营业的乌镇邮局,可以在这儿写下心情与祝福

更多乌镇新闻

 

 

乌镇西栅继续玩之乌镇大剧院和昭明书院

 

结束后走300多米,返回到景区入口,往上游玩西栅上半段,第一个就先看到耗资4亿的人民币打造的乌镇大剧院

更多乌镇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