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约在乌镇求学经历

更新时间:2015-09-13 来源:原创

  沿着时光隊道走下去,我们会碰到一位在认真读书的年轻人和一位博学多识的老师,看到他们师徒那种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,我们不能不为之感动。那这师徒两人又是何方神圣呢?也许您已经猜出一二。不错,那位老师就是齐梁文坛领袖沈约,认真读书的年轻人就是南朝梁武帝的太子萧统。也许您又要问:南朝当时建都建康(南京),梁武帝的儿子昭明太子怎么会到乌镇读书呢?这其中也有一段佳话……

  传说萧统刚生下时,右手紧捏拳头,不能伸直,东宫娘娘以及宫女都没法掰开,梁武帝为此十分担忧。有位大臣出主意说:“皇上何不张榜招名医诊治呢?” 梁武帝觉得有理,就张榜召贤:谁能辨开太子的手,太子就拜他为师。
  沈约见了榜文,就揭榜前去一试。他捧起太子的手,轻轻一辦就开了,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惊叹。梁武帝十分高兴,认定沈约为太子的有缘人,就赐封沈约为 太子的老师,专门教太子读书。沈约是乌镇人,他的先人墓就在乌镇河西十景塘附近。沈约每年清明总要返乡扫墓,并按习惯要守墓几个月。梁武帝怕儿子荒废学业,就命昭明太子跟随沈约到乌镇读书,并在乌镇造起一座书馆。萧统来到乌镇,见桃红柳绿,鸟语花香,景色诱人,便终日游玩嬉戏。沈约治学严谨,见太子不认真读书,便给他讲了一个故事:“有一天,我回乌镇过年,轿子经过青镇一座庙时,被庙前一群百姓挡住了去路,于是我吩咐停轿想去看个究竟,原来庙里冻死一个十多岁的小叫花子。围观的百姓说,这小叫花子父母早亡,无依无靠,白天沿街乞讨,夜晚就睡在庙堂里。但他人穷志不穷,讨来的钱,除了买吃的,余下的都用来买书,每天晚上在佛殿琉璃灯下夜读。可是一夜西北风大作,竟然夺去了他年幼的生命。我当时进庙一看,只见这小乞丐虽然面孔瘦削,却眉清目秀,他仰面躺在稻草堆里,身体已经冻僵,左手还拿着一本书,他是有志于学,至死 还不忘读书呀……”沈约说完此话,昭明太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。从此, 他刻苦读书,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。
  后来,沈约把祖坟迁至京城,把他在乌镇的府第捐为白莲寺,萧统拾馆 为寺,这就是后来的密印寺。明朝万历年间,又在白莲寺门前建了一个石 坊,题为“六朝遗胜”。里人沈士茂题书“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”。这个石坊位于乌镇西栅景区内,至今保存完好,本地和附近百姓常携子女前来拜谒,教育孩子立志读书,成就栋梁之材。昭明太子一直谨记老师的教诲,没有辜负老师的培养,他主持编就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《昭明文选》,为乌镇所津津乐道。而沈约教导昭明太子读书的故事一直被乌镇传诵,成为教育孩子读书的典范。
  茅盾生前对故乡的文化古迹深怀感倩,1977年,当他获悉六朝遗胜石坊经过“文革”浩劫仍幸存未毁后,十分欣慰,在题赠故乡的一首《西江月》词中写下了“唐代银杏宛在,昭明书院依稀”的诗句,可见他对故乡的感情之深。1984年,有关部门对石坊进行了修缮,加固了抱鼓石和方柱雀替,使这一胜迹更加坚固,从而使人们在凭吊的时候能够重温这段流传千古的历史佳话(刘晓华《浙北三镇-水乡泽国的三颗明珠》,中国旅游出版社)。

最新新闻

杭州去乌镇玩多少钱及到东栅可以游百床馆和茅盾故居

 

早起去七点半的早茶课,这种氛围太爱了,20多种乌镇特色小吃,随便吃吃到撑,还可以一边看戏一边吃

更多乌镇新闻

 

 

乌镇西栅一日游可以玩乌镇邮局和白莲塔

 

再往下到乌镇邮局,现在还在营业的乌镇邮局,可以在这儿写下心情与祝福

更多乌镇新闻

 

 

乌镇西栅继续玩之乌镇大剧院和昭明书院

 

结束后走300多米,返回到景区入口,往上游玩西栅上半段,第一个就先看到耗资4亿的人民币打造的乌镇大剧院

更多乌镇新闻